Traveller

Traveller

林道騎行的祕境探巡:每位車友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林道清單

三年前政府宣布開放山林,開啟了自由奔放的登山視野,過往位於模糊地帶的林道騎行也自此蓬勃發展了起來。林道騎行尤其在歐洲鄉村郊區蔚為流行,比鄰森林而居的聚落,週末的親子活動就是全家騎著越野自行車拐進樹林裡,享受林道競速的颯爽刺激,從小就習慣在自然裡生活的他們,會走路後就開始展開自行車的旅程,用身體去探索山林,不去想著征服,而是自然而然地和平共存,生活在山裡,山裡有生活。
林道騎乘尤其適合低海拔山林,豐富的山林物種及樹叢造就了高低不一的騎行山徑,時而得穿越昏暗潮濕的泥地,時而低伏越過茂密的草叢,急陡上坡與下坡穿插其中,過程中不斷轉換踩踏樂趣。

紐西蘭北島費利納基森林:野外露營是必備,但有更多元的天數與路線體驗選擇

身為森林大國之一,位於南半球的紐西蘭有近80%的天然林,南北島都有大面積森林覆蓋,無數 的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在島嶼的各個角落,衍生的戶外 活動更是多不勝數,健行(hiking)與單車(biking) 更是民眾體驗森林的美好選擇。為了讓民眾舒服且安 全地體驗紐西蘭的天然資源,國土保護署在南北島設有 9 大步道(New Zealand’s 9 Great Walks), 沿途提供安全的山屋供民眾登記床位,山屋管理員也會每日簡報步道現況、天氣建議,確保民眾都能安全體驗森林。而在知名的9大步道之外,還有一系列非國家維護、更為原始的「Back Country Tracks」,民眾能自行購買通行證(Pass)入山,公營山屋數量少,野外露營是必備,但有更多元的天數與路線體驗選擇。 

Cicada 江致潔為土地創作:我們一同演奏山神賜予的音樂

高山或是森林,如同人類,擁有許多面向。擁有後搖滾影響的室內樂團「Cicada」,近年透過音樂創作,帶領受眾從耳朵出發,從大海到深山,再從巨木到溪流,聆聽來自土地與自然,最原始而深邃的聲音。而主要作曲者江致潔更是身體力行,花了近5年投入登山,維持每月一趟的登山頻率,將烙印在身體的感受與經歷轉譯成音符,化為新專輯裡的美好樂音。

青山縣、橫濱、檜原村或是屋久島,穿上登山鞋走進日本林間更深處

人在日本想親近綠意,不必長途跋涉遠離城市的霓虹燈和辦公大廈,即使是身處 3,700 萬人口的超級大都會東京,到森林步道或林間小徑充個電(或是泡溫泉)也不如想像中遠。身為南加州長大的美國人,20多年前移居日本,我平時逃離忙碌東京的方法,就是探索日本尙未開發的那一面。要走訪日本全部的森林,可能要花一輩子。畢竟,整個日本群島有70% 是山群,其中大多被森林覆蓋,部分劃為 34 座國家公園受到保護,其餘公有土地則由地區政府管理。在林木圍繞的環境裡,你可以近距離接觸各種日本最獨特的原生動植物,包括估計 100 種原生哺乳類動物、 550 種鳥類、5,000 種植物,上千種蕈類和上萬種昆蟲(其中還有些蟲你可能不想接觸)。東京邊陲山頭綿延、人煙稀少,提供了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訪客,呼吸新鮮空氣的勝地。不過,何不乾脆放大範圍,深入日本山林最遙遠的枝葉叢生之處?本文推薦的森林分別展現日本不同區域的多樣氣候、海拔和地景。最後,別忘了帶上你的登山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