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雨林追蹤野地大猩猩:靜觀式的旅遊與拍照漸漸取代了刀槍見血的捕獵。

說起非洲,我們大多只想到東非的草原與壯觀的動物大遷徙,然而,親踏過非洲土地的旅人都知道,非洲比我們印象中的更為龐大,也更有趣。由於多年來被繪製的地圖誤導,事實上,非洲的實際面積比地圖上看起來大得多;地理學家更認為,真實的非洲其實要比美國、中國、印度、歐洲的總和還要廣大。這塊廣闊的土地地形多變、面貌包羅萬象,從高山到沙漠,草原到森林應有盡有,也因為這些高山幽谷,許多不 同種類的動物得以孕育與生存。
印度讓你意外的美麗:上網就能買到當地代表性的質感品牌與物件

集合眾多矛盾於一身的印度。它迷人、繽紛、充滿靈性而且不可思議,它喧囂、混亂、衝擊五官挑戰耐性,明明物質困乏,工藝色彩文化卻是世上數一數二。我們請來旅居當地多年、曾出版精緻印度旅遊指南《Love India》系列旅遊書作者Fiona Caulfield,搜羅推薦印度別具代表性,又能在網上都買得到的質感品牌與物件,從布藝到服飾、工藝到日常用品,探索這地的歷史、故事、文化及傳統,希望在挑動你的購物慾之外,亦教你擺脫對印度的刻板印象,了解印度迷人又深刻的美學與工藝。
我在印度的生活:旅遊書作者深入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選出最佳伴手禮

來自澳洲、自2004年開始旅居印度Fiona Caulfield,是一位旅遊作家兼行程策劃師,她長年遊走於印度各地、探索工藝、風土、旅宿與人物,被譽為印度旅遊專家的她經常為國際媒體《Conde Nast Traveller》、《Gourmet Traveller》、印度版《Vogue》等撰稿,近年更專注於替世界旅客打造與眾不同的印度旅行體驗。當你還在思量印度茶、咖喱粉或是傳統香皂要買哪一款時,這篇會有你想要的參考指南。
一口遍嚐森林之味:濕葉、熟果、苔蘚、霧氣、毛皮、野味…六款喝得到大地氣息

閉上眼,告訴我森林的味道是什麼?扁柏、檜木、甜花、草本、濕葉、熟果、苔蘚、霧氣、毛皮、野味、礦石、蕈菇、濕泥土、腐植質⋯⋯
夜晚,在繪有最後的晚餐壁畫的酒窖中,大夥搖晃著磚紅色瓊釀的酒杯,將鼻子深入杯緣,吸一口 氣,微笑,啜飲一口,脫口而出――
林道騎行的祕境探巡:每位車友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林道清單

三年前政府宣布開放山林,開啟了自由奔放的登山視野,過往位於模糊地帶的林道騎行也自此蓬勃發展了起來。林道騎行尤其在歐洲鄉村郊區蔚為流行,比鄰森林而居的聚落,週末的親子活動就是全家騎著越野自行車拐進樹林裡,享受林道競速的颯爽刺激,從小就習慣在自然裡生活的他們,會走路後就開始展開自行車的旅程,用身體去探索山林,不去想著征服,而是自然而然地和平共存,生活在山裡,山裡有生活。
林道騎乘尤其適合低海拔山林,豐富的山林物種及樹叢造就了高低不一的騎行山徑,時而得穿越昏暗潮濕的泥地,時而低伏越過茂密的草叢,急陡上坡與下坡穿插其中,過程中不斷轉換踩踏樂趣。
紐西蘭北島費利納基森林:野外露營是必備,但有更多元的天數與路線體驗選擇

身為森林大國之一,位於南半球的紐西蘭有近80%的天然林,南北島都有大面積森林覆蓋,無數 的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在島嶼的各個角落,衍生的戶外 活動更是多不勝數,健行(hiking)與單車(biking) 更是民眾體驗森林的美好選擇。為了讓民眾舒服且安 全地體驗紐西蘭的天然資源,國土保護署在南北島設有 9 大步道(New Zealand’s 9 Great Walks), 沿途提供安全的山屋供民眾登記床位,山屋管理員也會每日簡報步道現況、天氣建議,確保民眾都能安全體驗森林。而在知名的9大步道之外,還有一系列非國家維護、更為原始的「Back Country Tracks」,民眾能自行購買通行證(Pass)入山,公營山屋數量少,野外露營是必備,但有更多元的天數與路線體驗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