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xt:Lovina Wu|Photo:伊日生活(人物)、Lu Hsin Yen (物件)( 原文刊於NO.01「知森」網站增訂版)
「我出國旅遊一定會帶兩個東西:一個是甜橙滾珠瓶,一個是葡萄柚精油。」儘管隔著電腦螢幕,但初次見到伊日生活總經理黃禹銘,聽他侃侃而談國內外的大小旅行經歷,會發現在黃總的世界裡,每 一趟旅程多多少少都是始於「氣味」,終於放鬆與安心。
疫情之前每年平均出國八至十趟的黃總,習慣帶上體積輕巧的TEAORY滾 珠瓶,一來是熟悉的香氣可以幫助他在乘 坐飛機、火車時迅速適應環境,二來也可以緩解頭痛,以及幫助消除脹氣,「不管是工作還是旅行,我出國都不會帶太多東西,所以一個東西不該只有單一用途,要盡量多功能。」黃總說道。為了消弭初到異地的陌生感,每回進到飯店房間,他還會先將幾滴葡萄柚精油滴在衛生紙上, 並置於有溫度的照明設備上面,不久後房間自然充滿馨香,「葡萄柚精油有調節時差的功能,拿來泡澡對於身體排水也滿有效。」

多年來貫徹全黑到底的黃總,衣物重視高搭配性,因此除了可正式可休閒的基本款衣物,行李箱內往往就是一條喀什米爾圍巾、一雙Nike黑膠拖鞋和一本與飲食文學或藝術相關的書,行囊雖然輕便,但他對於一些「必備單品」的執著, 刻畫出對生活的講究,「有些東西還是要自己帶比較安心,例如香菇,雖然國外也有亞洲超市,可是味道就是不一樣!」小小一瓶豆油伯醬油也是黃總的秘密武器, 為料理、也為生活提味,「最後一兩餐如 果沒有用完,你就可以拿它來紅燒,整瓶倒完,很爽快。」把工作與生活、海外與家裡,靠氣味連結成同一種日常,是黃總多年來精練而成的旅行哲學,讓他無論身處何方,幸福都能在繚繞的薰香或人間煙火氣中,冉冉升成具體的模樣。

Q:有做清單的習慣嗎?如果有可以列舉最常做的清單
每年有兩份許願清單,會到兩座廟宇祈求庇佑,期盼新的一年諸事順利。
一、淡水關渡宮:私人生活
二、石碇財神廟:公司事業
Q:年末回顧,2022年在台灣最值得回顧的展覽或是活動是?
一、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: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
二、2022 台灣文博會馬祖館「眾霧釀島」
三、伊日藝術計劃陳松志個展《盆栽》
Q:疫情前您一年出國八至十趟,如果專屬度假、放鬆心情,會去哪三個國家?
一、巴黎:適合步行的城市,尤其喜歡在瑪黑區漫步,畫廊、小咖啡廳、選物店林立。
二、馬德里:之前工作每年會去,是我非常熟悉的城市,西班牙的食物美味,從早到晚都在進食的生活氛圍,晚餐甚至可以一路吃到凌晨12點,非常療癒。
三、托斯卡尼:托斯卡尼是慢食發源地,在這裡,時光緩慢流動,許多小城鎮擁有特色小市集,在當地市集裡,與葡萄酒醋、好吃生火腿不期而遇,義大利料理好吃,平時工作緊繃常常進食不正常,享受好吃的食物,其實是我放鬆心情時最注重的事。
Q:如果需要充電、尋找新的靈感,會去哪三個國家?
一、紐約:一定是充電首選,城市脈動快,如跑完百米時的心跳速度,每天都有新的事在發生,各種看不完的藝文展覽和表演活動。
二、東京:相較於紐約文化非常多元,東京則是與台灣很相近,所見所聞容易轉換成工作養分,是我工作上尋找新靈感的其一選項。
三、倫敦:對我來說,倫敦是介在紐約和巴黎間的城市,聚集眾多免費入場的博物館、美術館,都獨具特色。
Q:如果外國朋友來台灣,您會帶他到哪五個地點認識這個城市?
若是時間充裕,我會挑這五個城市或街區帶外國朋友認識台灣的不同面貌。
一、九份、金瓜石、雙溪:我喜歡悲情城市這部電影,掏金歷史非常迷人,彷彿搭上一班通向過往繁華礦城的時光列車。
二、台北中山站、赤峰街一帶:這一帶有不少隱身於巷弄間的獨立書店、藝文空間,像是浮光、朋丁,以及光點電影館,可以透過藝文、閱讀,感受一個地方的文化脈動。
三、南投名間:帶他們到台灣茶的生產地,認識茶,從歷史、文化體驗台灣茶的獨特風味。
四、台南老城區:鍾愛新舊並陳的趣味,可能從小酒吧走出來旁邊就是一座百年廟宇,穿梭在巷弄,享受在城市迷路的感覺,很特別的體驗。
五、花蓮太魯閣:擁有遼闊山海,地景地貌很迷人。
Q:展望未來的藝術市場,您自己看好哪些特質的藝術作品會受到關注?
未來的藝術市場,我最關注環境議題,也分享三位關切環境議題,並透過其作品闡述與實踐的三位藝術創作者。
一、陳聖文(台灣)
二、蔡咅璟(台灣)
三、Matthias Garff(德國)
▍《LA LISTO》實體刊物年度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