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itor:KUO sinsin|Photo courtesy:張雍|Cover Photo courtesy:Matjaž Rušt
一轉眼,我在歐洲待了20年,從求學的捷克布拉格移居到太太的家鄉斯洛維尼亞,我覺得很開心,我可以把我自己喜歡的事情跟我的專業結合在一起。我喜歡旅行,喜歡用攝影去靠近別人的故事,喜歡去人比較少的地方,喜歡跟一個地方有一個特別的關係種種,像是跟學學合作超過十年攝影工作坊,線上課程《張雍談靈感:不教攝影的攝影課》等系列課程,以及即將到來的六月,來自世界各地報名的學員,一起到斯洛維尼亞與克羅埃西亞的《學學巡旅-張雍巴爾幹攝影故事追尋》。我們都把它當作是一個作品來琢磨它,而不是像旅行團的行程走。
《學學巡旅-張雍巴爾幹攝影故事追尋》十天的行程中,會去「溼版膠棉負片攝影工作坊」、「字體文藝復興工作室 (TipoRenesansa)」以及「攝影藝廊(Galerija Fotografija)」的工作坊行程外,我們有兩天會住在當地人很喜歡去的布雷德湖 (Lake Bled)與冰石湖山上的冰石湖旁邊的波心湖 (Lake Bohinj)。英文有句話” You don’t know what you don’t know”,我會鼓勵他們清晨的時候,早一點起來在河邊走一走,你可以想像的畫面是站在那湖邊、然後吸一口歐洲六月早上有一點微冰涼的冷空氣,那個很特別的自然景觀的記憶會跟隨他一輩子。我希望他們在旅館醒來時,不是匆匆地在這城市旅行,而是感覺到在「生活」,是這個感覺就對了。
許多人喜歡台灣是因為方便,我喜歡上斯洛維尼亞,絕對不是因為它的方便,而是因為它的單純。他們對大自然是引以為傲的,他們有時間就會跟當地的大自然相處。有人預測巴爾幹旅行會變成新趨勢,我覺得當地人反而不希望,因為那樣人群會一直一直來。我覺得每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命運。
旅行的藝術,就是應該把胸襟開放,去嘗試你家鄉沒有的東西、去體驗一些你不熟悉的人事物,包含吃到嘴巴裡面的食物。這次《學學巡旅-張雍巴爾幹攝影故事追尋》,嘗試能帶起一股化學效應,能群聚很有意思、很有心的學員,大家樂意去嘗試。我很期待六月這趟旅行結束後,他們眼中的世界因為這個經驗有所改變。
不知道是不是拜社交媒體盛行的關係,許多人的旅行都有些太自戀了,關注在自己身上的時間,比關注前方或身旁的時間還多,只為了拍下很體面的到此一遊照。想想一天就只有24小時,如果你花80%的時間在看你自己,那當然不會去關心窗外另外一群人發生了什麼事情。在線上工作坊時,我因此希望學員們拍完,不要馬上上傳到社交媒體上,先給它一段時間讓它發酵,就像摘下來的葡萄放到酒窖裡,你隔天就打開它那品嚐到的是果汁而不是葡萄酒。時間是關鍵,這都是練習的過程。回來談《學學巡旅-張雍巴爾幹攝影故事追尋》的旅行,是給願意留些時間等待,然後加入在地人觀點的旅行方式,我相信是很特別的生活練習。
Q:在生活中是否有製作清單的習慣?如果有,會做哪一些清單?
張雍:年輕時的旅行,我一定會有一個清單,不是說要打包什麼,而是我要帶回來什麼。我一定要做到這三件事才代表我去過那個地方。
一、Hitchhiking:我一定要搭便車、坐到當地人的車子裡,在車程中聊天,自然而然他會告訴我很有意思的在地情報,或許是《Lonely planet》都不會提到的故事。
二、到當地人的家裡面做客:比如我之前波蘭去了十次,好幾次都被邀請在我波蘭的朋友家過聖誕節,那一輩子都不會忘記!當時那家裡掛著畫還是聖像、看的報紙與雜誌、廚房裡面的擺設,對我來講比去看博物館的收藏還要精彩。
三、在當地的酒吧喝醉:我覺得那是歐洲人典型的社交場合,有意思的地方都從這裡開始,像是跟朋友約在酒吧碰面也很有意思。
Q:旅居生活在斯洛維尼亞多年,最推薦的三個地方?
張雍:這邊所有一切都很單純,上面提到的布雷德湖與波心湖,以及首都盧比安娜 (Ljubljana),它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大村落,到哪裡都很近。
Q:最常使用的相機?
張雍:我的眼睛,我的左眼跟我的右眼。我知道大家會好奇攝影師習慣用哪一些相機,這問題很有趣,因為不會有人問卡夫卡、村上春樹等作家用什麼筆寫作吧?假使擁有了同樣的筆,不代表就能寫出一本好書。同理,相機就是在那裡,可是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都不一樣啊!我最常用的相機是我的眼睛。攝影師的工作也好或他的視野,不會被AI取代的方式是你必須回到眼睛後面的腦袋,他持續思索且打從心底在意的究竟是什麼東西。
Q:最喜歡的攝影書籍收藏是哪三本?
一、《Anders Petersen: Café Lehmitz》:我有去過攝影師Anders Petersen的講座。攝影集書封照,音樂人Tom Waits把這張照片放在自己1985年出版的《Rain Dogs》專輯封面上。Anders Petersen他在德國漢堡紅燈區,去工人階級常去的酒吧拍下那裡的人們。我覺得不只是他的攝影作品,他的為人、看待攝影方式,就知道他與被拍者是打成一片的攝影師。我在他身上學到的是,對他而言,照片是他跟那群人的關係,是很深刻的,絕對不僅止拍與被拍的關係,而像是他認識的新朋友。那些瘋瘋癲癲的市井小民畫面多強烈,也能在醉漢的臉上看到天使的表情。
二、《KOUDELKA ROMA》:我最喜歡是這一本,這是非常有名的捷克攝影師Josef Koudelka作品,我很小心的保存這本書。他拍了一個很困難的題材,沒有人可以像他一樣去拍吉普賽人,我一樣在一群被貼標籤的人身上,看到了天使一般的表情,而不是去質疑說:我們還可以用偏見去看待那群人嗎?是哪裡出了差錯?因為吉普賽人在歐洲是很大的問題,但是Josef Koudelka很有魅力,他直接跟他們相處,也就是他看到了,他看到一般人眼睛看不到的東西。
三、《Viktor Kolář: Ostrava》:我在捷克時期的導師Viktor Kolář,他拍攝他的家鄉Ostrava,那是捷克東北部緊鄰波蘭的一個工業城。我就是很佩服,因為他年紀有點大八十多歲了,他拍攝家鄉城市將近超過三、四十年。當初那是捷克污染最嚴重的一座城市,因為有產礦,現在已經綠化做得很好。這個城市我去過好幾次我也很喜歡,所以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感覺變的更強烈,當他拍攝當地礦工的工人這個力量很強。